English

《书梦依旧》的前言后语

2006-04-07 18:08:00 来源:博览群书 潘小松  我有话说

这是约稿的编辑为我选的书名。她说如果不合适可以再斟酌。几个月过去了,我倒是捉摸过有没有更合适的,结果感觉还是《书梦依旧》好一些。大抵谈的是书,有点散文的味道,有点怀旧的意思,可不就是书梦依旧嘛。时人有福气在书梦里讨生活的不多,而我这十年恰是在书的春梦里度过的,够

幸福的吧?然而不尽如意,因为书的春梦时常被搅。被搅的结果便是时常对书不那么忠诚了,有时或者对书只怀着轻薄之意,甚而至于出卖书籍。这是回头读自己的旧文得出的印象。好在我的喜欢书大部分时候并不做作,并不总是想用书易米,因此就书而发的议论再读一遍也不觉讨嫌。这是我的幸运,也是偶尔闲了读读这本关于书的趣事的读者的福气。闲着是看散文的时候,何况我的集子里有许多书的故事。

我对自己的文字并不那么没有自信。然而,筛选的时候,还是发现有面目可憎者。对面目可憎的文字,我的态度是:即便出自己手,也毫不留情地删除。冷君多年前就跟我说要爱惜羽毛,我那时却并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懂了。好在我的关于书的文字大抵算得上性情文字,面目可憎的时候有限,还大抵可取。我跟编辑说我的取舍以性情为标准。我对散文的追求重在性情二字。每个弄文字的人可以贡献的文字技巧或者语言艺术并不多,剩下的就是性情了。性情代表你对叙述的东西有多少真实的情感。假如对于书没有真正的兴趣,这集子里的东西大抵不可能产生。我想我能贡献给读者的也就是这些了。

书于把玩之外也有阅读的功用。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有时居然也真的读书。我阅读过程里发现的关于书的故事或者写书的人的轶事并不比淘书时发现的少。这一部分文字的筛选我也遵从性情为主的原则。淘汰的大抵是匆忙而就或者应景的篇什。保留的是自己觉得真有读后感的东西。

写书故事的人在写书以外的东西时,仍旧脱不了书的影子。这是我自己读自己的随笔的印象。好在这些文字并不多,也比较适合闲趣的标准,所以也选了几篇。

我是经常似懂非懂翻翻洋书的人。别的不敢盲从,却实在欣赏每本书的作者在书前对书的缘起或者成书过程起发端作用的人表示的谢意。我要说的是,假如没有三联书店的鼓励,这本集子没有产生的可能。这句话虽然翻译腔重了点,却是实情。

我是给别人写过序的,轮到给自己作序时,发现要讲的话就是以上这些了。好在集子里的许多篇什是可以当作序来读的。我说过关于书实在有许多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读者诸君,那你就从《关于书的私房话》开始读吧。

编后记

人的阅读判断可依赖的东西有多少我很怀疑。一本好的书你有很多理由想推荐给同好,于是不免发许多议论,向人表示要推荐的书怎样怎样好,书评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之所以对阅读判断产生怀疑,是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在阅读时所发的议论只显得空洞苍白,只有涉及书和作者的掌故那一部分对后来的阅读者还有些用处。我在编自己的这本小书时也有此感觉。每个时代都有好的书和优秀的作者,但自好的书和优秀的作者产生之后多少年里,阅读者对同一本书和同一个作者的评价却很不一样,甚至阅读者自己在不同时期对一本书和一个作者的评价也不一样。阅读理性的不可靠于此可见一斑。那么,可靠的是什么呢?答曰:是一本书产生的背景,一个作者成长的过程。哪怕记忆和史料不十分精确,只要符合常识判断,这样的故事还是可以读的。关于书籍和作家的掌故始终有人看,原因就在常识有永恒的魅力。我自己的文学知识很多就来自这样的掌故书,多少年来证明如此得来的知识不虚。

关于书和作家的故事看多了,自己也就想挤到这个队伍里去。阴错阳差,写作的队伍始终没有跟上,文学翻译的队伍倒是进了半个身子。三流的作家也是要有作品的,否则不能称作家。如此,我倒是有译品证明自己可以当三流的翻译家,至少数量是够了的。既然创作和翻译都算不上一流,我于是留心是不是可以从事评论工作,或者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的编纂什么的。结果发现,我做不了那样严肃的工作。因为,在我这里,文学始终是趣味范畴内的事情,与理论相去甚远。我只对书和作家的故事感兴趣。好在旁门左道什么时代都不曾彻底消灭。我于是抛弃了文学的康庄大道,而走进了书的掌故和作家轶事之类的羊肠小道。假如读者还是从一部分文章里读出文学的味道,那时我那一阶段努力上进留下的影子,证明我也不是自甘堕落,实在是天分不够愚顽不化。好在我对于书籍向来是虔诚的,并不曾玩书不恭。回过头来看,关于书的那一部分文字是结集子的真正理由,舍此无他。很多文字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同好里有不读西文而对西书感兴趣者。谈西书而掌故,读者有兴趣,笔者因此受到鼓励写到今天。

?(《书梦依旧》将由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